从2013年9月1日至今,我国棉花新标准gb1103.1-2012正式实施已经一年有余。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彻底改变了过去以品级感官检验为主、仪器检验为辅的棉花质量评价体系,是我国仪器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其市场应用情况是否如我们期待的那样一帆风顺?面临那些问题?怎样解决?带着种种疑问,记者专访了河北省纤维检验局局长陈庆林和副局长陆世栋。
标准本身毋庸置疑,实物标准质量提升
陈庆林介绍,从这两个棉花年度的执行情况来看,涉棉企业本身对新标准是接受和认可的。目前虽然有部分pg电子游戏试玩-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企业习惯性的运用旧标准,但这主要因为新标准市场使用氛围还没有形成,与标准本身好坏无关。
“新标准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的,企业只要利用好新标准,会算账,就能实现利益最大化。”陈庆林说,例如,有一家棉花加工企业,他们对新标准,对棉花颜色级了如指掌,利用颜色级对棉花严格分级,不仅降低了成本,更能为客户提供稳定的产品。
新标准对棉花质量的评价体系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这一点不容质疑。陈庆林介绍,单从颜色级实物标准的制作说,2014年也做出了较大调整,尤其是在实物标准的质量控制上,如果去年因为没有经验和首次大批量制作而产生了些许误差的话,2014年跟2013年相比在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2014年实物标准制作过程中,检验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手持测试仪,对每盒标准的每个区域至少测试三遍,所有数值在色特征图要求的范围之内才算合格。同时,河北局开发了实物标准数据录入和查询系统,实现了对标准制作全过程的可追踪性。从手撕棉阶段就让入条形码进行数据录入,全程监控,这样即使某个标准被卖到了其他地方,但如果发现问题,立即能够通过系统数据查出根源问题所在根源。
“不敢说零误差,但已经控制在了棉花色特征图的范围之内,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即使是运用了40多年的品级标准,也从来没有做到过这样。”陈庆林欣慰地说。
对于标准还有另一种质疑声,就是纺织企业认为他们纺纱所看重的数据是棉花的马值、强度、长度及“三丝”问题,对棉花的颜色(如白棉、淡点污棉)并不是很关心,而现行棉花标准是以颜色级为主来检验棉花的总体指标。
对这一说法,陆世栋纠正说,现行的棉花标准并不是以颜色级为主,而是颜色级和其它(如长度、马值、强力、断裂比强度、轧工质量等)指标一样,作为检验棉花质量的重要标准,它们是并列关系,不分主次,而且每个数值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棉花价格。因此,新标准检验的是棉花综合质量,并不是以颜色为主。
人们习惯性的用颜色级取代品级检验方法,因为新标准各项指标中,颜色级最直观,也具有普及性,无论是棉农还是纺织企业,都能直观的感受,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采购企业选择棉花时更多相信“眼见为实”,不愿意相信抽象的数据。另外,据不完全统计,颜色级与其他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度和匹配度很强。
问题在所难免,企业自强方治本
取消实行40年之久的品级而改用颜色级检验技术,这个过程中多少会存在一起问题。
陆世栋说,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纺织企业不能运用新标准的各项指标去综合评定棉花质量和进行贸易结价,而是单纯的用颜色级代替其他指标。这一问题带来了诸多疑问,比如,有些人说,机采棉所占市场比重越来越大,新标准并没有明确提出对机采棉的检测标准,是否要对此建立专门的标准?
陆世栋表示,作为标准本身,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标准,目前对于棉花来说,只有长绒棉和细绒棉之分,由于种植和采摘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手摘棉和机采棉,只要按照标准综合评定,指标差异会体现在价差上。因此,根据棉花协会每年修订的级差表就可以区分手采棉和机采棉价差,没有必要做出两个标准。
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在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上存在断层。旧标准时基本以主体品级来定价,现在仍有企业用品级套用新标准,用颜色级、马克隆值、长度来定价,其实其他指标仍存在级差,也具有相同的议价能力,但是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进去,从而产生采购成本上升或可纺性差的情况。
其次,标准里涉及的内容都是相对规范的语言,而现实采购和贸易中都习惯于用通俗简单的表达方式,表面上导致标准和实际应用似乎未能有效结合。因为新标准是以具体的数据综合起来表示棉花质量,圈子里的人沿袭品级时代的习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比如,南疆手摘2级棉就隐含了白棉2128,轧工好、马值b2、比强力27-28,或者就是用南疆手摘3级棉。这里区分质量指标就简化成了颜色级,实际“南疆”“手摘”都代表了对应的物理指标,只是隐含了具体指标,如遇特殊指标的棉花再行议价。人们口头成交表达时所用的数据,和标准规定的数据需要有个“翻译”的过程,其实大家所表达之意相同,就是表达之语不同。
“当然,这种粗放的表达方式只代表了同等质量中70%的棉花,另外30%可能会因为表达不准备而混淆等级。”陆世栋说,“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棉花企业自身检验能力不足,避难求易。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检验机构加强对标准的解读和宣贯之外,根本上是需要纺织企业提升自身检验能力。”
他建议,对于棉花企业而言,一定要具备所有质量指标的检验能力,要具备经验丰富的棉检员,衣分和马值之所以能迅速推广开是因为仪器检测方便,而其它指标如长度、强度、疵点等需要人工判别,这就要求要有技术过硬、经验十足的棉检员。因此,合格的棉检员应该具备初步的检验棉花能力,纺织企业可根据公检数据反复训练,加强检验经验和能力,这样才能在收购环节把好质量和价格关。
走向市场路漫漫,公正检验需先行
目前,对大部分棉纺企业来说,新标准仍然是新生事物,任何新事物被认知和接受都需要较长过程,其中也难免会种种不解之声。陈庆林表示,新标准本身没有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都需要时间,品级检验习惯形成已久,市场适应新事物需要时间。
“目前,市场对新标准的适应还走在路上,只有当绝大多数企业完全掌握,并且能够合理利用,企业利益实现了最大化,才能使新标准市场应用氛围真正形成。因此,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仍是推广新标准,让棉农、棉企、纺企都能完全了解。”陆世栋说。
同时,他强调,公正检验数据与新标准直接关联,企业主动接受和运用公检数据是正确使用新标准的前提,我们会努力加大公正检验数量,进一步提高公检数据的准确性。如果企业,尤其是纺织企业能自觉运用公检数据进行贸易结算,这对企业是非常有益的。
陈庆林表示,这方面还需要与纺织企业进行深入探讨。而陆世栋假设,如果能够综合棉花各项指标制定出一个价格查询表,企业只需通过数据去查询价格,而减少了自身计算环节,可能对新标准的市场化有很大帮助,不过,这目前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落实,因为制作这样一张表格并非易事。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分享到:
|